語言:
語發中心 - Mikingkiway to sakakowat no sowal no Yincumincu a ciw-sing
族語復振推廣影片[第七集]


語言復振小博士
第七集【如何拯救語言(II)?】腳本
畫面來源上字
節目名稱語言復振小博士
開場
FAQ
本集重點問題:
台灣拯救族語的策略有哪些?(行動)
文稿歡迎大家收看語言復振小博士第七集,我是Yedda Palemeq。在第六集節目中,我們複習語言復振的定義,認識挽救語言流失的理論,並且認識一些國外學者推薦的方法。在這一集,我們要來回顧台灣原住民族語復振的歷程。
去年7月23日,中央研究院辦了一個台灣原住民族語的衛星座談會,請到許多族語復振工作者(包括本中心人員)演講相關主題。會中,外國學者舉手表示台灣已經做了這麼多,他實在很驚訝,幾乎沒有甚麼可以補充的,除了多數都是由上而下的語言規劃,比較少看見由下而上的語言運動之外,台灣的族語復振的確值得更多與國外分享。
確實,台灣尤其自原住民族委員會於1996年成立、語言科於2004年在教育文化處設立,確實和教育部或獨自推動許多族語相關計畫。
1.原民會族語復振計畫大事記:
1st.1996—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
2nd.1999—原住民文化振興六年計劃:其中含語言保存的項目。
3rd.2001—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教育部)原住民族語種子師資培訓。
4th.2002--(教育部)九階族語教材;原住民族語言教學支援教學人員研習。
5th.2003—原住民族語振興人員研習。
6th.2004—成立語言科
7th.2005—和教育部公布「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
8th.2006—成立任務編組的「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會」。
9th.2007—原住民族語言認證能力考試+原住民族升學優待文化及能力證明考試;原住民族語言振興六年計劃;原住民族語言字辭典編纂四年計畫;黃皮書教材;(教育部)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
10th.2009—原住民族語言教材編輯計畫(四套教材)。
11th.2011—教材綠皮書;原住民族族語辭典數位化平台建置兩年計畫。
12th.2012—原住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三年實施計畫;搶救原住民族瀕危語言實施計畫;原住民族教會族語紮根計畫。
13th.2013—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計畫;推動原住民族語言振興補助計畫;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第一期試辦計畫;原住民族語保母托育獎助計畫;原住民族語言學習入口網站建置暨推廣計畫。
14th.2014—原住民族語言非及能力認證測驗;原住民族語言振興第二期六年計劃。
15th.2015年—原住民族學齡前數位化教材(具)研發計畫。
16th.2016---原住民族語e樂園網站擴充計畫。
2.大事紀分析:
1st.初級語言測驗 -> 教學、初階教材、師資培育 -> 文字化(書寫)及語言紀錄(字辭典) ->進階教材及數位化 ->語言調查 ->語言中心及語言向下紮根 ->進階語言測驗。也就是範含括在測驗、學校教學、語言紀錄、沉浸式教學及補充型成人教育。
2nd.比較Joshua Fishman的八階挽救語言理論或Leanne Hinton的九階理論,可見尚缺:
i.基礎意識澄清工作,喚起語言意識,提升對族語的認同感。
ii.社區語言環境營造。
iii.擴展公共場域使用族語,例如行政機關、主流媒體、產業、交通。
3rd.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尚缺那些工作,而是已經有的眾多計劃之間的「順序關係」不清楚,很明顯都是因應當時政策規定需求或學者建議有效方法,而立即制定計畫執行。換句話說,是缺乏長遠規畫的想法。很自然地,若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效,也就會讓人灰心喪志,或甚至取消計畫。
4th.然而,不論是八階或九階挽救語言理論,都強調一階一階的工作關係,第一階的語言評估及語言規劃尤其重要,需要花很長且很縝密的時間規劃、實驗、邊觀察邊設計,才有可能找到適合且能長久經營的語言復振計畫。我們期待「語言復振小博士」的呼籲能有效幫助大家看到盲點,也能找到方法有效的處理。
在下一集節目中,我們要來談「讀寫族語」,這個原住民族的新傳統。
感謝您收看這一集節目,我是Yedda Palemeq,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
製作團隊
1.參考資料:
原住民族委員會提供各計畫書及服務徵求說明書。
張學謙。《語言復振的理念與實務:家庭、社區與學校的協作》。2011。
2.製作團隊:
研究與主持:Yedda Palemeq。
導播與後製:阿洛·牡卓兒。
助理導播與場記:杜瓦克·瑪蘇筮。
梳化與造型:施怡帆。
顧問:國立台東大學張學謙教授、臺北市立大學劉宇陽教授。
小博士
提醒
「別懷疑一小群深思熟慮、信念堅定的人有能力改變世界。實際上,就只有這些人曾改變過這個世界。」(Margaret Mead, 1901-1978)
中心logo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2016年製作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