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語發中心 -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
族語復振推廣影片[第四集]


語言復振小博士
第四集【什麼是語言死亡?】腳本
畫面來源 上字
節目名稱 語言復振小博士
開場FAQ 本集重點問題:
1. 什麼是語言死亡?(定義)
2. 語言為什麼會死亡?(原因)
3. 為什麼要關心語言死亡?(行動)
文稿
歡迎大家收看族語復振小博士第四集,我是Yedda Palemeq。在第三集節目中,我們介紹語言分級,也給大家幾個語言分級的範例。

有人說語言分級就像地震程度分級,對我而言,它更像一個語言的昏迷指數,依照格拉斯哥病人昏迷指數的標準,指數越低,死亡的機率愈高。而語言的昏迷指數雖然不一致,但多數也是指數卻低(如第零級或0顆星),死亡的機率越高。

什麼是語言死亡?語言為什麼會死亡?我們又為什麼要關心這件事?這些都是本集的重點,我們一一看下去。

1. 什麼是語言死亡?
1st. 綜合上集節目各指標的說法,語言死亡就是「已經沒有人使用、記得、甚至以這個語言為認同的對象」。台灣有些語言雖然被聯合國判定死亡(extinct),卻其實還有人記得、也還有族群視為認同的對象,例如西拉雅語、巴宰語、噶哈巫語。因此嚴格說來,這些語言算瀕危或休眠或彌留,但並不算死亡。以色列希伯來語從「死」裡復活的故事也是因為一直有一群人堅持讀寫它、記得它、以它為民族認同的標記,因此嚴格上來說,應該是睡美人醒來了吧。
2nd. 語言死亡等同於生物物種滅絕,但是更加嚴重。從17世紀初算起,有484種動物滅絕,654種植物滅絕,約7%;然而,人類語言已經有40%瀕危。換句話說,語言多樣性的消失速度遠快於生物多樣性,所得到的關注卻遠低於生物多樣性。
2. 語言為什麼會死亡?
1st. 語言死亡的原因多端,涉及社會、政治、經濟、心理等因為,也有從接觸、流失、轉移、到最終死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語言活力不同,很自然會分別出強勢語言及弱勢語言,等到弱勢語言落到了沒有使用、記得甚至認同的地步,那也就多了一個死亡的語言。以下我們從三階段來看語言死亡的成因
i. 第一階段:族群面臨強勢語言的壓力,包括由上而下的壓力,從政府主導的鼓勵、建議及法令,所謂的「國家語言運動」(National Language Movement,台灣分別在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都經歷過),便是透過強勢語言的強制擴張,企圖造成弱勢語言的消失及死亡。世界上許多殖民國家都有類似的歷史;還包括由下而上的壓力,來自社會內部團體及同儕的壓力。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是很多人決定學習強勢語言的原因。
ii. 第二階段:不管壓力來自哪裡,都會經過這段雙語時期。此時族群漸漸掌握新語言,最熟悉的還是自己的母語。然而,很快的,雙語現象會慢慢式微,母語抵不過新語言在各語言使用領域的氣勢。
iii. 第三階段: 新一代能操作流利的強勢語言,也比較認同強勢語言,母語反而已經無法滿足其需求。此外,父母輩對使用母語的羞愧感,導致產生「鄙視母語的意識」,也因此會減少使用及傳承它的程度。有時甚至在十年之間,家庭會從自然的雙語,演變到有意識的雙語,最後到了單語的現象,進一步將母語推向消失的邊緣。
2nd. 從這三階段來看,學者研究,主要是以下原因阻礙弱勢語言的父母傳承這個語言:
i.母語社會地位低落;
ii.對母語持負面的態度;
iii.缺少政府支援;
iv.異族通婚;
v.下一代學習意願低落。
會說母語的父母不和小孩說母語,這是語言自殺(language suicide);學校不教或只意思意思應付教一下,這是語言謀殺(language murder);語言自殺+語言謀殺,不論是什麼語言都只有死亡一途了。
3. 為什麼要關心語言死亡?
1st. 英語專家David Crystal從生態語言學或綠色語言學認為我們當然應該要關心語言死亡,就像關心物種消失一樣,語言一旦消失,就會縮減世界的多元。另外,他還提出五個理由:
i. 世人需要多樣的語言;
ii. 語言是身分認同;
iii. 語言是歷史的寶庫;
iv. 語言可以擴大人類的知識;
v. 語言本身很有趣。
2nd. 希伯來語復振專家Ghil’ad Zuckermann則從自己的教度出發提出三點理由:
i. 道德的理由:因為多數弱勢語言或原住民族語言都是被強制性擴張的優勢語言打壓,復振它們是符合正義及道德的作為。
ii. 美學的理由:因為原住民語言本身就很有內涵,擁有無法透過翻譯傳達的美及文化深度,失去它們讓世界少了很多光彩。
iii. iii. 工具的理由:復振族語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有自信的民族就不會酗酒、吸毒、高自殺率,政府也就不需要每天都花上百萬預算做社會救濟及福利。
其實不論是五點或三點,對語言正在消失的原住民族來說,為什麼要關心語言死亡?我到今年都還聽到:原住民要先吃飽,才有精神力氣做文化語言復振。所謂,飢寒起盜心,飽暖思淫慾。填肚子比甚麼都重要。不過,我要請大家想想,這個二分法的邏輯正確嗎?

富足了,真的就會思考自己是誰,努力學習對認同不可或缺的語言嗎?如果是,那我想首先會積極投入原住民族語復振的應該不是得到處兼課才能吃飽的族語支援師資,其中還有許多非原住民僅靠熱情或自己掏腰包開辦族語課程、研發出版學習教材等等,而應該是公務員、警察、教師、教授、生意人……等等收入穩定的人吧。如果事實不是如此,那我們就值得好好思考,為什麼原住民自己要關心自己的語言,又為什麼不關心自己的語言了。我把這個問題交給大家。

下一集,我們將從語言人權的角度,來探討尤其是國家政府為什麼要關心語言死亡。

感謝您收看這一集節目,我是Yedda Palemeq,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製作團隊
1.參考資料:
Glasgow Coma Sca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asgow_Coma_Scale。 Ghil’ad Zuckermann. ‘One Israeli’s Mission to Revive Aboriginal Language Down Under’:語發中心2016年4月14日族語外電。 David Crystal. How Language Works. 2010. 張學謙。《語言復振的理念與實務:家庭、社區與學校的協作》。2011。 語發中心2015年5月26日族語外電。
2.製作團隊:
研究與主持:Yedda Palemeq。
導播與後製:阿洛·牡卓兒。
助理導播與場記:高羽葒。
梳化與造型:施怡帆。
顧問:國立台東大學張學謙教授、臺北市立大學劉宇陽教授。
小博士提醒 語言流失將導致文化主體權、知識主體權、靈魂及傳統之喪失。在我看來,語言謀殺等於靈魂謀殺。(Ghil’ad Zuckermann, 2016)
中心logo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2016年製作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