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語發中心 - 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
1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5-10-20
[主題文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瀕危語言地圖集》[UNESCO Project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以下內文摘自《世界瀕危語言地圖集》手冊]

《世界瀕危語言地圖》(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是由挪威政府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下稱UNESCO),於1996年(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及2010年(第三版)出版的刊物。出版目的為提升政治人物、瀕危語言使用社區及一般大眾保存瀕危語言的重要性,並且提供衡量瀕危語言的指標。

在2002及2003年間,UNESCO邀請國際超過三十名語言學家研發判別語言活力的框架,協助國家制定語言政策及發展對應的措施。這個瀕危語言專家小組交出一份〈語言活力及瀕危程度〉報告(Language Vitality and Endangerment或LVE),報告中強調語言的活力程度不能僅依據一項指標判定,反而應綜合考量以下9項指標:

每項指標都有對應的瀕危級數,以第1項指標「跨世代語言傳承」為例,便有安全、脆弱、確定瀕危、嚴重瀕危、極度瀕危、死亡等6級,各級說明如下:

綜合利用9項指標及對應瀕危級數之後,UNESCO瀕危語言專家小組得出世界約有43%的語言處於不同的語言瀕危情況,如下圖:

UNESCO《世界瀕危語言地圖》以語言學者Christopher Moseley為總編輯,底下有一群龐大且來自世界各地的語言學者擔任編輯,提供專家建議;東南亞地區的專家則有David Bradley(台灣的資料多數由他和歐洲及高加索山地區的專家Tapani Salminen提供)、Suwliai Premsrirat、Gérard Diffloth等人。

依據UNESCO的資料,台灣各原住民語言的瀕危程度如下表:


序次族語聯合國說明
1.阿美脆弱2008年有3萬名使用者。
2.泰雅脆弱2008年有1萬名使用者。
3.排灣脆弱2008年有1萬5,000名使用者。
4.布農確定瀕危1萬名使用者。
5.卑南脆弱2008年有1,500名使用者。
6.魯凱脆弱2008年有2,000名使用者。
7.脆弱2008年有1,200名使用者。
8.賽夏嚴重瀕危200名使用者。
9.雅美脆弱2006年有2,700名使用者。
10.極度瀕危2008年有10名使用者。
11.噶瑪蘭極度瀕危2008年有24名使用者。
12.太魯閣脆弱又稱‘Seediq,2008年有4,750名使用者。
13.撒奇萊雅極度瀕危又稱Nataoran,20名使用者。
14.賽德克參照太魯閣。
15.拉阿魯哇極度瀕危2008年有1,500名使用者。
16.卡那卡那富極度瀕危2008年有20名使用者。
17.巴布薩(Babuza)死亡
18.巴賽(Basay)死亡
19.洪雅(Hoanya)死亡
20.凱達格蘭(Ketangalan)死亡
21.巴布拉(Papora)死亡
22.巴則海(Pazeh)脆弱自2010年死亡。
23.西拉雅(Siraiya)脆弱最近死亡。
24.道卡斯(Taokas)死亡

來源:UNESCO: Endangered Languages

◇ 本則外電由 Yedda Palemeq編譯。


2015-10-15
[主題文章]
全球語言熱點網[Global Language Hotspots]

[以下內文摘自國際語言熱點官網]

Greg Anderson博士及David Harrison博士是非政府組織「瀕危語言活語協會」(Living Tongues Institute for Endangered Languages)的成員。他們在國家地理學會「永續語言計畫」支持下,和攝影師Chris Rainie旅行全世界研究瀕危語言,和最後的語言使用者講話,聽他們的故事,並紀錄瀕危語言的聲音及影像。國家地理學會的「永續語言計畫」也透過影片、照片、錄音及網路等現代科技,協助原住民部落發起復振及維繫族語的努力。

Anderson及Harrison博士經過研究,發展觀察全球多元語言、評估語言瀕危程度及首重研究的觀點。他們走訪世界的田調成果就是全球語言熱點網的基礎材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及民族語言網(Ethnologue)的瀕危語言研究都需要仰賴研究人員提供材料,國際語言熱點網則是這兩位博士的研究成果。

依據兩位博士定義,語言熱點指的是「世界上語言最多元的地區」,判定指標含語言的多樣性、語言瀕危程度及語言紀錄。語言多樣性不以語言數量而定,而是以語系數量分。語言瀕危程度不以使用人口判斷,反而也要考量使用人口的年齡層,因此設計出了五星級語言瀕危表:


星級瀕危程度說明
0星已亡級沒有使用者。
1星垂死級最年輕的使用者在60歲以上。
2星嚴重瀕危級最年輕的使用者在40歲以上。
3星瀕危級沒有小孩使用這個語言。
4星受威脅級語言社區小,且正在經歷語言轉移。現在尚不瀕危,不過小小的變化也會造成瀕危的狀況。
5星活力級穩定且在成長中的語言社區,所有年齡層在生活所有或多數層面使用這個語言。

語言紀錄則是指一個語言現有的資料,例如書寫系統、文法書、字典、教材、影音檔案等等。Anderson及Harrison博士只考量蒐集得到的材料,也就是出版且被翻譯成多數人會懂的語言。

目前,兩位博士劃分的語言熱點包括西伯利亞東部、澳洲北部、南美洲中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及美國太平洋西北岸。台灣及北菲律賓地區約有20種語言,14支語系,瀕危指數是3.64,屬低瀕危區(Low Threat Level)。瀕危語言包括北菲律賓Arta語及Ata語、台灣巴布薩語(少於5名使用者)、噶瑪蘭語(少於25名使用者)及拉阿魯哇語(少於10名使用者)。

全球語言熱點網沒有提出對台灣其他族語瀕危狀況的討論,僅列出他們蒐集到的台灣族語人口數。如下表:


序次族語族語使用人口
1. 阿美137,651
2. 泰雅84,330
3. 排灣66,084
4. 布農37,989
5. 卑南8,487
6. 魯凱10,543
7. 2,127
8. 賽夏4,750
9. 雅美3,384
10. 5 to 6
11. 噶瑪蘭24
12. 太魯閣4,750
13. 撒奇萊雅
14. 賽德克
15. 拉阿魯哇5 to 6
16. 卡那卡那富6 to 8

來源:Global Language Hotspots

◇ 本則外電由 Yedda Palemeq編譯。


2015-10-12
[主題文章]
民族語言網:世界的語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以下內文摘自民族語言網官網]

Ethnologue(民族語言網)自1951年開始,已經成為世界各地上百位語言學者和研究人員參與的研究計畫,計畫產出便是網站上一套完整記錄世界活語言的系統及目錄,方便所有對跨語言溝通、雙語主義、識字程度、語言規劃與策、語言發展、語言關係、瀕危語言、書寫系統等主題有興趣的人參考。

民族語言網資料自上線以來,已經透過邀請熟悉各地語言狀況的專家評估網站蒐集之資料,並透過邀請一般讀者主動回饋,截至目前進行1萬2,000次更新。依據最新第18版資料,目前全球約有7,102種活語言,比第17版資料少4種語言。此外,自60年前民族語言網初版之後,已死亡的語言合計367種,不包含古老的、死亡年代久遠的語言。

民族語言網依據兩個面向評估語言瀕危狀況:認同該語言的使用者人數以及該語言被使用或其功能的性質,相關因素包括:

◆ 使用人口

◆ 族群人口

◆ 人口穩定度及發展趨勢

◆ 語言人口居住及遷徙模式

◆ 第二語言使用

◆ 以第二語言使用該語言的人口

◆ 部落語言態度

◆ 語言人口年齡分布

◆ 語言使用場域

◆ 語言官方身分

◆ 語言傳承方法

◆ 非語言因素,如經濟發展機會之有無

瀕危語言的級別則是依據編輯Paul Lewis及Gary Simons修訂社會語言學者Joshua Fishman於2001年所提出語言瀕危指標的結果判定,即「擴大世代失調分級表」(Expanded Graded Intergenerational Disruption Scale或EGIDS)。EGIDS共有以下13級(第0級到第10級),又依據民族語言網的分析,各對應的台灣原住民族語如下:


級別名稱說明台灣原住民族語
0國際級各國在貿易、知識交換及國際政策均使用的語言。
1國家級國家教育、就業、媒體及政府使用的語言。
2地區級國家主要政府部門、教育、就業、媒體使用的語言。
3廣泛使用級就業、媒體使用的語言,但沒有足以跨越區域差異的官方語言身分。
4教育級具有活力的語言,並且有教育體系廣泛支持的標準化形式及文學。Taroko
5發展級具有活力的語言,有部分使用但無廣泛支持的標準化形式及文學。Amis, Atayal, Paiwan, Bunun, Rukai
6a活力級所有年齡層面對面使用的語言,情況維持在一般水平之上。Tsou
6b威脅級所有年齡層面對面使用的語言,但在流失使用人口中。Saisiyat, Yami
7移轉級父母親彼此使用的語言,但是沒有傳承給小孩。Puyuma
8a垂死級僅存祖父母輩積極使用的語言。
8b瀕死級僅存祖父輩或更老的人使用的語言,但使用機會很少。Thao, Kavalan, Sakizaya, Hla’alua, Kanakanavu
9休眠級僅為記憶中連結族群認同的語言,但已沒有流利的使用人口。Babuza, Siraya
10已死級完全不再使用的語言,也沒有族群認同的連結。Basay, Ketangalan, Kulon-Pazeh, Papora-Hanya

來源: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 本則外電由 Yedda Palemeq編譯。


2015-10-08
[中南美洲]
玻利維亞:民間團體將臉書翻成族語[Bolivia: Group translates Facebook into native language]

南美洲玻利維亞非政府組織Jaqi Aru致力推動在網路使用Aymara族語,約有15至20名志工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將社群網站臉書翻譯成Ayamara語,總共完成翻譯2萬4,000個西班牙語單字,已經達到美國臉書公司要求的數量。目前,翻譯正由在美國的臉書公司審核中。

除了西班牙語外,玻利維亞共有36種原住民語言,Ayamara族語是其中最大、使用者最多的族語,在玻利維亞、智利及祕魯等國境內的安地斯山脈及阿爾蒂普拉諾高原地區廣泛通行。此外,玻利維亞政府憲法也承認原住民族語。如今這些語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中,都顯示為生命力「脆弱」的語言。

Jaqi Aru成員Ruben Hilari表示,Ayamara族語還活著,不到需要復振的地步,但需要增強使用的強度,這正是他們的組織宗旨。他們認為在臉書使用族語將有效提升年輕族人的自信心。

他說,「如果今天我們不為自己的語言文化努力,明天就會來不及記得我們是誰,我們也將無法確認自己的認同了」。

來源:Bolivia: Group translate Facebook into native Language

◇ 本則外電由 Yedda Palemeq編譯。


2015-10-07
[北美洲]
曼省公布歷史性保護、推動原住民族語的夥伴關係[Province Announces historic Partnership to Protect, Promote Aboriginal Languages]

為呼應真相調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siliatoin Commission或TRC),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教育及高教育部部長James Allum宣布曼尼托巴政府、全省教育領袖及原住民社區已簽署合作保護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的夥伴關係條約〈曼尼托巴原住民族語策略書〉(Manitoba Aboriginal Languages Strategy),以確保省政府提出的語言政策能夠反映曼省原住民族語的多元現象。

這份夥伴關係書由曼省七支原住民語群的耆老代表共同指導完成,包括Cree, Dene, Michif, Ojibwe, inukitut, Dakota及Oji-Cree語群。關係書簽署夥伴的責任為:

l 研發分享資源及專業的系統;

l 制定延續原住民族語生命的夥伴協議;

l 建立針對族語的原住民研究團隊;

l 發展推動原住民族語的溝通策略;以及

l 推動及研發在地族語教師培訓,以培育更流利的族語使用者/教師。

主要夥伴機構代表們當場就已簽屬此份夥伴關係書。

Allum部長進一步解釋,加拿大TRC於今年初提出建議報告,支持曼省原住民族有意義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生活參與。為回應TRC訴求,曼省政府於是和眾多機構聯合提出,並簽署〈曼尼托巴原住民族語策略書〉。

他表示基於這個新動議,曼省政府將會:

l 公布新的第一民族、美蒂斯族及因紐特族教育政策框架,使曼省境內所有學生都要學習原住民歷史、文化、傳統價值、現代生活習慣和傳統知識,且要學習寄宿學校歷史以及條約的重要性;

l 在今年秋天提出為新政策框架護航的法案,其中包括要求每三年檢視及更新政策框架的條文;

l 更新現有課綱,以反映原住民歷史和觀點,並反映1960年代開始的原住民兒童寄宿政策;以及

l 和高等學院合作,使大學教育包含更多原住民內容的課程,並協助大學教師與學生適應新政策框架的結果。

總計有十六個機構代表簽署〈曼尼托巴原住民族語策略書〉,其中不乏民族非政府組織、學校及政府單位:

l 曼尼托巴原住民語言法人(Aboriginal Languages of Manitoba Inc.)

l 先鋒學校分部(Frontier School Division)

l 曼尼托巴第一民族教育資源中心(Manitoba First Nations 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

l 曼尼托巴美蒂斯聯盟-Louis Riel中心(Manitoba Métis Federation-Louis Riel Institute)

l 北領地Denesuline第一民族(Northlands Denesuline First Nation)

l 曼尼托巴原住民文化教育中心法人(Manitoba Indigenous Cultural Education Centre Inc.)

l 紅河學院(Red River College)

l Opaskwayak Cree民族(Opaskwayak Cree Nation)

l 神祕湖校區(School District of Mystery Lake)

l 七橡樹校區(Seven Oaks School Division)

l 曼尼托巴大學(Uniersity of Manitoba)

l 溫尼伯大學(University of Winnipeg)

l 溫尼伯分校(Winnipeg School Division)

l 北部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the North)

l 曼尼托巴因紐特族協會(Manitoba Inuit Association);以及

l 曼尼托巴省政府教育及高等教育部-原住民教育指導、課綱與評估局(Manitoba Education and Advanced Learning-Aboriginal Education Directorate/Instruction,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Branch)


來源:Province Announces historic Partnership to Protect, Promote Aboriginal Languages

◇ 本則外電由 Yedda Palemeq編譯。


2015-10-06
[歐亞非洲]
族語新工具[A New Tool for Indigeonus Languages]

語言和文學的關係緊密,不可分割,而語言更是所有文化的基本元素。

後殖民時期的非洲作家對這些體認深刻。例如,肯亞作家Ngũgĩ wa Thiong'o持續用母語Gikuyu創作,再翻成英文接觸更多讀者;奈及利亞小說家Chinua Achebe的著名長篇小說《瓦解》(Things Fall Apart)已被翻成多種語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Wole Soyinka如果不知道Yoruba語,就根本不可能翻譯另一位奈及利亞作家Daniel O. Fagunwa的《萬魔之林》(Ògbójú Ọdẹ nínú Igbó Irúnmalẹ̀或The Forest of A Thousand Demons),因為這是第一本用非洲Yoruba語創作的長篇小說。

雖然其他國家有學生特別喜愛學習非洲Yoruba語,回到奈及利亞,儘管奈國教育部定義受過教育的人一定會讀寫自己的母語,許多成人和小孩還是不會說母語。這個語言危機讓律師Bola Taylor女士感到憂心。於是,她和幾名人士合作,包括語言專家(一名專攻Yoruba語的語言學家,一名法語專家)和兩名中學老師,一起研發線上族語教學網站Lextorah Language Series(簡稱LLS);未來,她還希望研發線上原住民文學學習網,蒐集Yoruba語寓言、謎語、詩、散文和戲劇。

依據LLS網站,此線上族語網站是專門為所有孩童研發的互動式族語學習程式,原先只提供三種族語版本(Yoruba、Igbo、Hausa),後因學校要求,增加法語版本。網站利用運用最新技術,不僅讓學習新語言變得好玩有趣,也協助父母提供小孩歸屬感。

LLS的網站特點包括:

l 在課程中提供許多影片、遊戲、謎語及活動,讓學習語言變得好玩有趣又有效。

l 充分利用圖像、動畫、聲音和文字,以加強辨別及使用單字、詞彙的能力,並且引進讀寫技巧教學。

l 共有一到三冊教材,超過100支影片及250種互動遊戲、謎語和練習題。

l 每一堂課都提供迷語和好玩的遊戲,幫助理解語學習。

每一堂課都有提供英語發音及翻譯,因此學習者不只會學到族語,也能學到正確的英語。此外,研發團隊也很注重拼寫能力,因此搭配許多練習題,同時設定時間限制,避免作弊。

LLS提供的族語學習課程是循序漸進的。例如,第一套第一課是教字母,第二課就進到單詞與構詞,接下來再到句型,甚至還教用族語算數。學習或教學者都可以從網站下載學習軟體,也可以取得軟體光碟,儲存在個人電腦裡。不過,雖然Taylor女士希望免費提供,鑒於線上學習研發系統成本不低,編輯、校正、音檔設計、研究等等都需要經費,因此目前下載及光碟都須付費。

在研發LLS之前,許多父母親都靠電影來教Yoruba語。然而,電影內容不一定都適合小孩欣賞,語言也不都是正統Yoruba語,因此研發一套線上族語軟體是十分必要的。Taylor女士希望未來能出現新一代的Yoruba語作家,讓Yoruba語言及文學能夠持續下去。

來源:A New Tool for Indigenous Languages

◇ 本則外電由 Yedda Palemeq編譯。


2015-10-05
[大洋洲]
澳洲原住民族語的數字觀念隨時代演進而改變[Concepts of numbers in indigenous Australian languages changed over time]

講英語的人可以敘述無限延伸的數字,澳洲原住民族語的數字概念卻鮮少超過五。不過,這並不代表族語就是簡單的語言。研究顯示這些族語的數字觀念其實會隨時間「加減」。

耶魯大學副教授Claire Bowern自澳洲國立大學博士班畢業。在澳洲研究期間,她花了八年時間,蒐集來自350到400種族語合計75萬個單字。她在耶魯大學,和同事Kevin Zhou利用生物演化學分析技術重構這些族語使用現象,發現Pama-Nyungan語系下的語言(大約包含七成澳洲原住民族語言,其使用區域則涵蓋澳洲大陸九成面積)沒有英語或其他語言能無限延伸的數字觀念,它們原是屬於狩獵-採集社會使用的語言,因此都有數字上限。

Bowern表示,各族語的數字上限標準不一,但是絕大多數都以五為計算上限,少數以十為上限;以五為上限和以六或十為上限的族語處理大數字的方式不一。很多族語的數字概念上限在三、四或五中間,幾乎無法預料(沒有規則),也幾乎一點都不重要,因為族人在實際生活中並不需要處理過大的數字。這和族語習得的觀察一致;小孩在學習數字觀念時,都是從小數字開始,也通常不會學超過六或七的數字。

這其實凸顯了澳洲原住民族語的多樣性。多數人會假設數字概念低的語言是屬於前農業社會、前歐洲文化的原始語言,是靜止不前的文化。Bowern卻依據研究結果表示﹑這些族語反而非常有彈性,很能適應新文化,並且能依據需要創造新詞。例如,以五為數字上限的族語就會參考這些阿拉伯數字的形象來創字,例如數字7就以一種兩端長短不一的回力鏢來表示,數字8就以一種豆莢來表示,數字9則以一種杯子或小盤來表示[編譯註:此種新創詞方法是藉由擴充或延伸舊詞語意而得]。

有些政客認為學校沒有辦法用族語授課,是因為族語不能滿足表達新事物的需求。長期研究族語的Bowern反駁,這種想法並不正確,因為就像英語在十一世紀從諾曼入侵新概念一樣,我們沒有理由認為族語不會隨時間而進化,而不適用現代社會。

來源:Concepts of numbers in indigenous Australian languages changed over time

◇ 本則外電由 Yedda Palemeq編譯。